问题是,在减税旗号下的税收收入增长预期,往往因为社会制度背景的差异,呈现大相径庭的税收效应。
修订案在总则中特别强调公司必须遵守法律法规,遵守社会公德,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,承担社会责任。它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,说明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
2006年1月1日,第二次修订后的《公司法》正式施行。国家电网公司于2006年3月10日首次对外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。2008年,国资委发布关于央企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,将履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日常工作范畴,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修课(作者:中共浙江省绍兴市委书记) 进入专题: 转型升级 。扎实推进企业减负工作,全市有35家企业被确定为省、市企业负担监测点,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负担监测网络。
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,市县联动组织千名干部走进企业、破解困难,累计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800多项。目前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。如果其他地区能提供更有利税收、土地优惠,以及更好的基础设施,这些企业就会离开。
虽然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中部分扭转了轻消费的弱点,但总体来看,即使到现在为止,也没有改变投资过多、消费偏少的格局。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时间的错位,就是正好2008年危机政府放松财政信贷政策后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泡沫化,给很多地方政府造成幻觉,就是未来房地产市场还会进一步繁荣,这显然是一种极大的幻觉,不仅经济上没有可持续性,而且政治上中央政府也难以接受三是促进银行绩效考核机制改革。四是大力加强监管队伍建设。
银监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,严守风险监管底线,努力促进银行业提高金融服务水平,确保银行业持续稳健运行,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。三是大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型。
完善监管组织架构,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。深化银行业体制机制改革,加快发展方式转变。银监会将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,分类指导、有扶有控,促进银行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,深化对小微企业、三农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。深化对流动性覆盖率(LCR)和净稳定资金比例(NSFR)等新监管指标的理解和应用。
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,促进银行信贷合理增长,督导信贷资金真正流入实体经济。积极运用压力测试等风险管理工具,持续增强信用风险管理能力。下阶段,银监会将持续保持案件防控的高压态势,防范操作风险。一是持续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。
经济发展中不平衡、不协调、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,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。目前银监会正在根据国际新监管标准,制定新的流动性风险监管规则,同时督促银行健全科学的流动性考核体系,严格执行存贷款指标日均考核要求。
近年来银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改善,风险抵御能力明显提升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,要清醒认识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国内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,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。
一、清醒认识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,科学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当前,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正处于2008年以来又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。2011年以来,银行业承受的流动性压力明显上升,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持续加大,部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不足。三是切实强化监管执行力建设。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增速放缓与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,并可能受到跨境热钱大进大出的冲击。有效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。进一步完善股东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、董事会积极履行诚信义务和看管责任的体制机制,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、执行、监督和制衡机制。
信用风险是当前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。同时,继续发挥好处置非法集资和规范融资担保机构的牵头部门职责,配合地方政府加强清理整顿,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,及时妥善处置资金链断裂等风险事件,维护金融稳定。
二是督促银行改进和加强风险管理。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,深化银行业体制机制改革,加快金融发展方式转变。
提高银行业金融服务水平,促进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。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,银监会将继续推动银行业通过深化改革,加快发展方式转变,提升核心竞争力,不断增强金融服务能力。
银行监管工作要做到进,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深化银行业改革开放,提升金融服务水平,进一步推进自身监管能力建设。欧债危机由欧洲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及银行业扩散,高失业、高负债可能长期持续,政治经济困局相互交织。四是确保国家重点领域资金需求。合理缩减规模考核权重,将薪酬激励与长期风险责任相挂钩,建立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薪酬机制。
五是继续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。努力防范案件风险及跨市场风险传染。
持续强化信用风险防控。为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,银监会针对案件防控、银信合作、理财业务等出台了多项监管措施,并加强对贷款的全流程管理,确保信贷资金真正支持实体经济发展。
强化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的协调配合,完善功能监管手段和工具,不断提高监管专业化水平。今年银监会将继续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重点领域、关键行业信用风险排查,及时采取妥善应对措施。
截至2011年底,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5.8%,比企业贷款平均增速高10.3个百分点。银监会将继续推动完善涉农金融服务体制机制,增强银行业持续支农能力,推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两个全覆盖。前瞻性管理潜在信用风险,完善贷款五级分类管理,全面落实信贷管理的各项监管要求。不断明确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,培育并发挥比较优势,形成特色服务和市场品牌,切实改变同质化竞争局面,提升核心竞争力。
截至2011年底,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.8%,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278.9%。三、不断提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水平,着力推进银行业改革,切实提升监管有效性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,银监会将贯彻落实四个牢牢把握: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,督促银行业加快金融产品创新,满足合理的金融需求。
同时,银监会将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信用风险提示和预警,不断推进风险监测信息系统建设,力求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、早处置。银监会高度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,从市场准入、存贷比考核、资本计量、不良贷款容忍度、贷款收费、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等方面出台了多项鼓励和支持政策,并要求银行不得对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、资金管理费等。
促进兼并重组,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。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,优化银行信贷结构,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。